明式家具制作工藝精細合理,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結(jié)合部件,大平板則以攢邊方法嵌入邊框槽內(nèi),堅實牢固,能夠適應(yīng)冷熱干濕變化。高低寬狹的比例或以適用美觀為出發(fā)點,或有助于糾正不合禮儀的身姿坐態(tài)。裝飾以素面為主,局部飾以小面積漆雕或透雕,以繁襯簡,樸素而不儉,精美而不繁縟。通體輪廓及裝飾部件的輪廓講求方中有圓、圓中有方及用線的一氣貫通而又有小的曲折變化。家具線條雄頸而流利。家具整體的長、寬和高,整體與局部,局部與局部的權(quán)衡比例都非常適宜。
家具工藝到了清代,總體來看,造型趨向笨重,并一味的追求富麗華貴,繁縟的雕飾破壞了造型的整體感,觸感亦不好。但在民間,家具仍沿襲 “明式 ” 程式,保留了樸實簡潔的風(fēng)格。根據(jù)學(xué)者們的研究,清代家具工于用榫,不求表面裝飾;京作重蠟工,以弓鏤空,長于用鰾;廣作重在雕工,講求雕刻裝飾。裝飾方法有木雕和鑲嵌。木雕分為線雕(陽刻、陰刻)、深浮雕、淺浮雕、透雕、圓雕、漆雕(剔犀、剔紅);鑲嵌有螺鈿、木、石、骨、竹、象牙、玉石、琺瑯、玻璃及鑲金、銀,裝金屬飾件等。裝飾圖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、多子多福、延年益壽、官運亨通之類的花草、人物、鳥獸等。
紅木家具構(gòu)件常兼有裝飾作用。如在長邊短抹、直橫檔,肓板腳柱上加以雕飾;或用吉字花、古錢幣造型的構(gòu)件代替短柱矮老。特別是腳型變化最多,除方直腿、圓柱腿、方圓腿外,又有三彎如意腿、竹節(jié)腿等;腿的中端或束腰或無束腰,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、獸首;足端有獸爪、馬蹄、如北京時間砂、卷葉、踏珠、內(nèi)翻、外翻、鑲銅套等。束腰變化有高有低,有的加魚門洞、加線;側(cè)腿間有透雕花牙檔板等。北京故宮太和殿陳列的剔紅云龍立柜,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螺鈿太師椅、古幣蠅紋方桌、紫檀卷書琴桌、螺鈿梳妝臺、五屏螺鈿榻等,均為清代家具的精粹。
紅木家具種類為坐臥類家具有扶手椅、太師椅、圈椅、躺椅、連椅、交椅、凳、杌、交杌、墩、床、榻等;憑倚承物類家具有圓桌、半圓桌、方桌、琴桌、炕桌、梳妝桌、書桌、條幾(案)、供桌(案)、茶幾、花幾等;貯藏類家具有博古柜架、架格、悶蘆櫥、書柜、箱等;其他家具還有座屏、圍屏、燈架等。